女性陽虛但又容易上火,中醫一般認為并非單純陽虛,而是外寒里熱型或少陰陽郁四逆證,患者可通過服用藥物治療。
外寒里熱型是指多因表寒未解,里熱已盛或已有內熱,復感外寒,外寒與內熱并見所致的病證。臨床表現為喘促氣急,咳嗽痰鳴,咯痰黏稠色黃,胸悶,鼻塞噴嚏,流清涕,或惡寒無汗發熱,面赤口渴,夜臥不安,大便干結,小便黃赤,舌質紅,舌苔薄白或黃,脈滑數或浮緊,指紋浮紅或沉紫。患者可在中醫醫師辨證論治后應用中藥來治療,如麻黃、桂枝、白芍、細辛、五味子、半夏、生姜、石膏、黃芩、生甘草、葶藶子、蘇子、射干、紫蘇等。
少陰陽郁四逆證,是肝氣郁結,氣機不暢,陽郁不伸,而致以手足不溫為特征的證候。但其四逆,非為寒厥,熱厥之厥逆,乃是陽氣閉郁于里,不能達于四肢,既所謂氣郁致厥。臨床表現為手足不溫,胸脅滿悶疼痛,或腹痛,泄利下重,脈弦。亦可見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等。
一般陽虛出現的是虛寒怕冷的癥狀,如果有四肢手腳冰涼,惡寒怕冷,但是又容易出現上火,嗓子疼,大便干結等癥狀,這種情況還可考慮是少陰陽郁四逆證導致。由于陽氣郁結于里,所以會“上火”,陽氣不能達于體表。所以“惡寒”,這種情可以用四逆散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