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蜈蚣咬傷后,患者可能會出現紅腫、疼痛、皮膚溫度升高、局部出血以及可能的全身性反應如發熱等癥狀。這些癥狀是由于蜈蚣的毒液引起的皮膚及全身性炎癥反應所致。
紅腫是最常見的癥狀,由于蜈蚣的毒液刺激皮膚,導致組織液滲出,形成紅腫。疼痛感明顯,因為毒液刺激皮膚神經末梢,使得敏感度升高。由于皮膚組織發生急性炎癥性改變,血管擴張,可能會導致皮膚溫度升高。此外,咬傷部位可能會出現局部毛細血管破裂,引發出血癥狀,通常伴有少量瘀斑。最后,若毒液進入身體,可能引發全身炎性反應,出現發熱、寒戰、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組織壞死。
在處理蜈蚣咬傷時,可以采取清洗傷口、消毒涂藥、口服藥物等方法。清洗時應用堿性肥皂水或蘇打水反復沖洗,以中和毒液的酸性。消毒可使用碘酒、酒精等,并涂抹消炎藥物如紅霉素軟膏。若出現過敏癥狀,可口服抗過敏藥物如氯雷他定片。如果癥狀嚴重,如出現休克等,應立即就醫搶救。
除了上述處理措施,預防也是關鍵。保持室內干燥整潔,減少蜈蚣藏身之地,戶外活動時做好防護措施,都是有效降低被咬傷風險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