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膽囊的主要功能是儲存肝臟分泌的膽汁,在我們進食特別是高脂肪食物時釋放膽汁進入小腸,幫助脂肪的乳化分解和吸收。當膽囊因病被切除后,膽汁會持續不斷地流入十二指腸,不再受膽囊的調控,這一變化會影響脂肪的消化過程。
牛奶及其制品雖然是優質蛋白質的良好來源,但也含有較高的脂肪。在膽囊缺失的情況下,膽汁無法集中供給,導致脂肪消化能力下降,可能會出現以下問題:
1、脂肪消化不良:缺少膽汁的輔助,脂肪消化效率降低,可能導致脂肪吸收不足,從而引起腹瀉、腹脹、腹部疼痛等癥狀。
2、乳糖不耐受:有些人在膽囊切除后可能會伴隨出現乳糖酶活性降低,牛奶中的乳糖難以被完全消化,進一步加劇胃腸不適。
3、營養吸收障礙:長期脂肪消化不良還可能影響脂溶性維生素A、D、E、K的吸收,以及一些必需脂肪酸的獲取,影響身體健康。
每個人的身體反應不同,有的人可能在膽囊切除后仍然能較好地耐受牛奶,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身體的最佳選擇。必要時,進行適當的試驗,結合自身感受調整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