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濕氣是“萬病之源”,長期滯留體內易引發疲勞、消化不良、免疫力下降等問題。祛濕需“內外兼修”,可考慮從藥物調理、生活調理兩方面改善。
一、藥物調理
1、同仁堂參苓白術丸:此藥物是經典祛濕方劑,由人參、茯苓、白術、山藥等10余味藥材組成。其中人參大補元氣、健脾益肺;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白術燥濕利水、補氣健脾。諸藥合用,既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從根源上杜絕濕氣產生,又能直接祛除體內已生成的濕氣。適用于脾虛濕盛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脹腹瀉、肢體倦怠等癥狀。一般按療程服用,效果更佳。
2、康森藿香正氣水:針對外感風寒、內傷濕滯引起的頭痛身重、嘔吐泄瀉,其含有的藿香、蒼術等成份可解表化濕,尤其適合夏季貪涼后出現的寒濕證。
3、同仁堂平胃丸:針對濕濁困脾導致的嚴重腹脹、噯氣、口中黏膩,可選用此藥物進行治療。但需注意藥性偏燥,陰虛火旺者需慎用。
二、生活調理
1、飲食祛濕:日常可飲用紅豆薏米水,食用冬瓜、山藥等健脾食物,避免生冷甜膩。
2、運動排濕:每周3次有氧運動,如慢跑、瑜伽,通過排汗加速濕氣代謝。
3、環境控濕:保持室內通風,濕度超過60%時使用除濕機,避免直接睡地板或穿未干衣物。
濕氣調理需循序漸進,若癥狀持續2周以上或出現頭暈、口苦等嚴重表現,建議及時就醫。
如需用藥,或想要了解更多的用藥知識,請咨詢醫師或藥師,在其指導下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