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壞死,一種因多種原因導致的骨骼疾病,其病程發展可分為四個明確階段骨質增生期、塌陷期、關節炎期和骨性關節炎期。
骨質增生期為疾病初期,患者股骨頭因缺血缺氧而啟動自我修復機制,通過骨質增生以彌補血供不足。此階段,X線檢查可見股骨頭增厚,患者可能僅感到輕微髖痛。隨著病情進展,進入塌陷期,股骨頭因長期缺血導致骨質破壞,出現明顯塌陷。此時,患者疼痛感加劇,X線平片可清晰顯示塌陷現象。當疾病發展至關節炎期,股骨頭進一步塌陷,表面不規則,導致關節摩擦增大,引發炎癥反應。患者不僅感到髖痛,還會出現關節僵硬和運動受限,X線檢查可見關節間隙狹窄和骨質疏松。
最終進入骨性關節炎期,這是股骨頭壞死的終末階段。股骨頭完全塌陷,關節間隙消失,導致嚴重的關節破壞和畸形。患者生活質量受到極大影響,髖痛、僵硬和運動受限癥狀顯著。在治療方面,可根據不同分期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早期可通過藥物治療如非甾體抗炎藥、抗凝藥和改善微循環的藥物來緩解癥狀。隨著病情發展,可能需考慮手術治療,包括髓心減壓術、骨移植術和關節置換術等。患者還應積極配合非藥物治療,如減輕體重、避免過度使用關節等,以延緩病情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