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供血不足,醫學上稱為心肌缺血,指的是心臟因血液灌注減少而導致心肌能量代謝異常,無法支持心臟正常工作的病理狀態。這種情況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嚴重時可威脅患者生命健康。
引起心臟供血不足的常見原因包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瓣膜疾病以及高血壓等。其中,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最主要原因,它會導致血管腔變窄,限制血液流動。心臟瓣膜疾病如二尖瓣狹窄,則可能影響心臟的正常血流。長期高血壓也會使心臟負荷過重,進而影響心肌供血。
此外,心臟供血不足患者還應注意生活方式的調整,包括保持低脂低鹽飲食,適量進行有氧運動,戒煙限酒,以及控制體重和血壓等。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心臟負擔,改善心肌供血情況。
總之,心臟供血不足是一種嚴重的心臟疾病,需要及時診斷和治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密切關注身體狀況,遵醫囑用藥,并定期接受醫生的檢查和治療,以確保心臟健康。如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