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是指血管內由血液或成分凝集成的固體質塊。
血栓是由不溶性纖維蛋白、沉積的血小板、積聚的白細胞和紅細胞組成。正常情況下,血液本身具有可凝固性,幫助人體在外傷、流血情況下發揮局部凝固、止血等作用,但凝血過程中若凝血-抗凝機制平衡被破壞,便可導致血栓形成,血栓可發生于動靜脈、毛細血管等整個循環系統部位,一般對于患有腫瘤、動脈粥樣硬化、心力衰竭、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會增加血栓發生的風險,所以在存在上述疾病時,應積極治療,來預防血栓發生。
患有血栓的患者可能會出現肢體疼痛、腫脹、胸部或上背部疼痛、呼吸急促、頭痛等癥狀,此時就需要通過詢問病史,結合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來確診病情,然后進行針對性治療,同時治療期間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還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受涼,飲食需要清淡,營養均衡,避免進食辛辣刺激以及生冷油膩的食物,以免影響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