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黃疸值臨床上指母乳性黃疸患者血清總膽紅素的數值。母乳性黃疸患者血清總膽紅素的數值一般為256~342μmolL,若伴有明顯的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
母乳性黃疸通常發生于純母乳或母乳為主喂養的新生兒中,通常出生3~5天后出現,一旦出現該現象,會使腸道內未結合膽紅素含量增加,從而引起皮膚、黏膜黃染,經過研究母乳性黃疸患者血清總膽紅素的數值一般為256~342μmolL。
如果出現母乳性黃疸,但是精神狀態良好、進食、睡眠和大小便正常,通常不需要治療,并且可繼續母乳喂養,如果精神狀態比較差、進食、睡眠以及大小便出現異常,并且黃疸數值持續增高,此時應暫停母乳,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光療,有利于膽紅素的代謝,也有利于緩解不適癥狀。
出現母乳性黃疸后,日常生活中應密切觀察身體狀況,定期監測膽紅素水平,以便了解具體恢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