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心臟病指的是在心臟結構和電生理狀態正常的情況下,患者出現心悸、胸悶等不適癥狀的一種疾病狀態。
功能性心臟病可能導致自主神經系統失衡,進而影響心血管功能。功能性心臟病的臨床表現多樣,患者可能會經歷心悸、胸痛、呼吸困難等癥狀,這些癥狀往往隨著情緒變化而波動。診斷時,除了常規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檢查外,醫生還會采用心理評估工具,如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來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
面對功能性心臟病,患者應避免過度的精神壓力,保持良好的睡眠質量,這有助于改善癥狀。需要強調的是,雖然功能性心臟病并非由器質性病變引起,但仍需認真對待。若癥狀持續或加重,應及時就醫,以便得到專業的診斷和治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應注意自我調節,保持心情愉悅,這對疾病的康復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