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腹瀉又叫肝源性腹瀉,癥狀多見大便次數增多、稀薄不成形,或伴有乏力、肝區痛、惡心、嘔吐、排氣等,一般不伴有腹痛或伴輕微腹痛。
肝源性腹瀉是肝病患者因肝實質性疾病所引起的慢性腹瀉。腹瀉的癥狀可伴隨著肝病的全程,或后期出現,主要表現為溏瀉和脂肪瀉。肝源性腹瀉患者大便次數增多,多余清晨或早餐后連續排出,量不多;大便稀薄不成形,肉眼觀察無膿血,或伴有明顯油光;同時可伴有乏力、肝區痛、惡心、嘔吐等肝病表現;不伴有腹痛或者輕微腹痛,便后痛減;排便不暢,排便時間長。此類患者便常規檢查多數不見異常;且抗炎止瀉類藥物治療效果不佳。
出現肝源性腹瀉需及時就診,在醫生指導下判斷腹瀉原因,選擇治療方案。如果是腸道的菌群失調,可以使用部分調節腸道菌群的藥物,如乳酸菌素片等,一般可以控制腹瀉。如果有腹腔或腸道感染,需要一定要根據感染的細菌藥敏,決定抗生素種類,如諾氟沙星、氧氟沙星等,幫助控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