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的好友突然感覺身體不適,頭暈乏力,還伴有輕微的發熱,以為是感冒了,吃了藥也不見好轉,我心里擔心,趕緊陪她去了醫院。
到了醫院,醫生先讓朋友做了個血常規檢查。拿到報告后,醫生指著上面的幾項數據說,血常規五項上反映你身體出現了炎癥,聽到這里,我好奇地湊了過去,想要了解更多。
那么,這五項指標具體代表著什么呢?
1、白細胞計數(WBC):這個指標可以反映出我們身體的免疫力狀況。白細胞數量偏高,可能意味著身體正在與某種感染或炎癥作斗爭,偏低則可能是免疫力下降的信號。
2、紅細胞計數(RBC)和血紅蛋白濃度(HGB):這兩項指標與我們的貧血狀況密切相關。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數量偏低,可能是貧血的征兆,偏高則可能與某些疾病,如心臟病有關。
3、血小板計數(PLT):血小板是我們身體中的凝血因子,數量偏低可能導致凝血功能下降,容易出血,偏高則可能與某些炎癥或腫瘤有關。
4、中性粒細胞百分比(NEU%):這個指標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感染的類型。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通常意味著身體正在應對細菌感染,而降低則可能與病毒感染或其他疾病有關。
血常規五項雖然看似簡單,但背后卻蘊含著豐富的健康信息。通過這五項指標,我們可以及時了解身體的健康狀況,提前預防或治療潛在的問題。所以,下次去醫院做檢查時,不妨多關注一下自己的血常規五項指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