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寶寶脫臼和拉傷的區別
2020-02-22 1718次
病情描述:
寶寶脫臼和拉傷的區別
提示:線上咨詢不能代替面診,醫生建議僅供參考!
答咨詢實錄
為你推薦
-
肌肉拉傷和韌帶拉傷的區別肌肉拉傷和韌帶拉傷,都是常見的運動損傷。由于肌肉拉傷和韌帶拉傷,往往涉及的結構是軟組織,因此,很多人沒有辦法有效的進行區分。更多的時候,初級的創傷科醫生,只能給你評估是否有骨性的損傷和非骨性的損傷,而對于非骨性的損傷,往往區分不明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提示點給大家,當損傷之后,如果我們局部的按壓,局部的癥狀產生在一些肌肉比較豐厚的區域,比如說大腿的伸部,小腿的后群,肩關節三角肌周圍,那么我們首先會考慮是肌肉的拉傷。如果涉及到一些骨頭之間的關節,比如說的膝關節,也就是膝蓋的區域出現了運動損傷之后,關節的嚴重疼痛,而這些疼痛的區域并不出現在肌肉豐厚的地方,那么就考慮它有可能是韌帶損傷的情況。因此基于上述的初步的判斷,相信大多數的患友,都能夠對于肌肉損傷和韌帶損傷進行初步的了解。然而對于進一步的診治,建議大家需要尋找到專業的運動醫學損傷科,或者運動專科進行。02:11
-
寶寶拉稀便和腹瀉區別寶寶大便稀,很多家長就認為是腹瀉了,直接吃止瀉藥,這種做法是不對的!首先,寶寶大便稀并不等同于腹瀉,要與平時的大便相對比,也就是看大便的“變化”。普通寶寶拉稀便,雖然大便不成型、比較稀薄,但大便次數不會增多。而腹瀉是大便次數增多,多半是一天超過3次,性狀明顯變稀。比如正在母乳喂養的孩子,大便本身就偏稀,次數多,這樣的情況談不上腹瀉。如果孩子的大便性狀和排便次數基本固定了,這時候出現性狀變稀,次數增多,可能就是出現了腹瀉。發現寶寶拉稀便或腹瀉,可以先在家觀察,給孩子做臍部推拿按摩或貼丁桂兒臍貼外用治腹瀉,丁桂兒臍貼是由中藥萃取,具有健脾溫中,散寒止瀉的功效,對小兒泄瀉,腹痛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同時吃一些米湯或者稀粥、細掛面等易消化的食物,哺乳期的媽媽要適當忌口,不要食用生冷、寒涼、辛辣刺激的食物。發現孩子腹瀉時伴隨高燒不退、頻繁嘔吐、哭鬧不止等就要立即去醫院就醫!如需用藥或想要了解更多的用藥知識,請咨詢醫師或藥師,在其指導下合理用藥。01:44
-
脫位和脫臼的區別關于脫位和脫臼,在臨床上我們認為是同樣的概念,在現代醫學中,我們通常描述為脫位,在傳統醫學中,我們常常表述為脫臼,但兩者都是表達關節的正常關系出現了異常。在臨床上關節脫位通常有三大特殊的體征,包括關節的彈性固定,關節部位的空虛感以及關節的畸形狀態,只要出現其中的一項體征,再結合病史和查體,以及影像資料,基本可以判斷出我們關節脫位。關節脫位以后首先要評估是否存在骨折的存在,如果只是單純的脫位,我們可以先行手法進行整復,整復成功以后予以石膏或支系進行固定,這樣才有利于我們病情的改善。當然,脫位以后我們建議還是要完善磁共振檢查,以了解我們關節周圍韌帶損傷的程度,這樣有利于指導我們后期的治療。語音時長 01:40”
-
脫位和脫臼的區別脫位和脫臼是沒有區別的,兩者只是一個醫學用語和一個民間上的用語。脫位或脫臼指的是組成關節的解剖結構失去了正常的對合關系,在脫位后建議患者應先拍攝X線檢查,明確脫位的情況,如果是單純的脫位,可以進行手法復位,復位完之后再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三周,如果是脫位的同時伴有骨折,則還需要根據骨折端移位的情況來決定是否需要進行手術治療,部分單純脫位的患者也有可能存在手法復位無法復位的情況,這時也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來復位關節。語音時長 01:08”
-
脫位和脫臼的區別脫位和脫臼是沒有區別的,兩者只是一個醫學用語和一個民間上的用語。脫位或脫臼指的是組成關節的解剖結構失去了正常的對合關系,在脫位后建議患者應先拍攝X線檢查,明確脫位的情況,如果是單純的脫位,可以進行手法復位,復位完之后再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三周,如果是脫位的同時伴有骨折,則還需要根據骨折端移位的情況來決
-
脫位和脫臼的區別在醫學領域,脫位和脫臼雖然經常被用作描述關節異常的術語,但它們實際上指的是同一種情況,即關節的正常對合關系遭到破壞,導致關節面之間發生錯位。簡而言之,脫位就是脫臼,兩者并無本質區別。詳細來說,關節脫位,或稱脫臼,通常是由外力作用導致的。當關
-
寶寶脫臼和拉傷的區別當兒童的手臂受到牽拉,可能導致橈骨小頭半脫位,從而產生肘關節的脫臼。會出現肘關節的疼痛,活動受限以及上肢不愿意上舉等情況。如果患兒有被牽拉手臂的病史,就要高度懷疑患者可能存在有橈骨小頭的半脫位。
-
寶寶脫臼和拉傷的區別脫臼是關節脫離正常位置,小孩子肘關節脫臼,多上舉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