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有疫苗嗎
病情描述:
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有疫苗嗎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目前來說還是沒有疫苗的。這是因為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是一種新發的傳染病,對于這種新發的傳染病,研制出來疫苗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意見建議:
每個人要做好防護,不到人員多的地方。清淡飲食,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和五谷雜糧,影響均衡,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為你推薦
-
怎么算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第一,要看臨床癥狀,患者是否有發熱、干咳等呼吸道的癥狀;在消化系統方面是否有食欲不佳、納差、惡心、嘔吐、腹脹的癥狀;在精神神經系統是否有乏力、精神差、頭痛等癥狀。第二,還要看接觸史,是否有疫區的接觸史,是否有明確診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接觸史。第三,是看檢查,看患者的肺部CT是否有多發的磨玻璃影,還有最重要的檢查是新型冠狀病毒核酸的檢測和新型冠狀病毒抗體的檢測,才能明確是否是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出現上述不適癥狀的患者,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及時到醫院的發熱門診就醫,及早做新型冠狀病毒核酸的檢測來明確是否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01:44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毒命名是什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毒命名是covid19。其由來是在2020年1月7日,由全基因組定序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2020年1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將其正式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其中2019代表發現病毒的年份,n代表新型,cov為冠狀病毒的英文縮寫;在2020年2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在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記者發布會上,正式宣布將2019新型冠狀病毒正式命名為covid19,其中19代表發現病毒的年份,co為冠狀病毒的英文縮寫,vi為病毒,d為疾病,由此引發大規模肺炎疫情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covid19。02:08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有疫苗嗎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疫苗現在還沒有研究出來,只能是通過個人注意防護和隔離才能夠起到避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幾率。平時應該盡量避免到人多擁擠和密閉的場所,如果有特殊情況必須出門,需要正確的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一次性的醫用口罩佩戴的時間不能超過4個小時。如果去探望病人或者是病人共處一室的情況下,需要佩戴N95口罩,這樣才能夠起到防護的作用。平時應該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接觸野生動物和家禽家畜,更不要食用野生動物,在食用奶類,肉類,蛋類之前要充分的加熱煮熟才可以。還要堅持安全的飲食習慣,注意衛生,注意清洗。語音時長 01:20”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有疫苗嗎新型冠狀病毒目前是沒有研發出疫苗的,所以做好個人防護是最切實可行的辦法。不要去人群聚集處,避免近距離接觸任何有感冒或流感樣癥狀的人。外出前往公共場所就醫和乘坐交通工具時注意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不要接觸,購買和食用野生動物,避免在未加防護的情況下接觸野生動物和家禽家畜。注意手衛生,勤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肥皂,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打噴嚏或咳嗽時不要用手去捂,用手肘部或紙巾遮住口、鼻。居室及工作場所保持清潔,勤開窗,多保持通風狀態等。語音時長 01:24”
-
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怎么感染病情分析: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和接觸進行傳播,特別是在汽車內或者房間內,這種密閉的空間更容易受到冠狀病毒的感染。意見建議:因此建議不要人群聚集,也不要聚餐,和其他人群交談,要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房間里要加強通風換氣,在密閉空間里要帶好口罩,防止病毒的傳染。
-
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嚴重嗎病情分析:一般情況下,除無癥狀感染者及輕癥患者外,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還是比較嚴重的,有部分患者,會在短期內出現低氧血癥等情況。有部分年齡較大或者是本身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現嚴重的并發癥,比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性休克、代謝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礙,危及生命。意見建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之后患者可能會有發熱、咳嗽、頭暈等癥狀,需要就診,發熱的患者可以應用退熱藥物治療,如布洛芬緩釋膠囊、對乙酰氨基酚片等,咳嗽的患者可以應用止咳藥物治療,如鹽酸氨溴索口服溶液、乙酰半胱氨酸膠囊等,也可以應用清熱解毒藥物治療,如連花清瘟膠囊、疏風解毒膠囊、金花清感顆粒等。
-
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傳染途徑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為呼吸道飛沫傳播。此外經過最新臨床研究表明,糞便、密切接觸行為也可能會傳播此類病毒。因此建議患者注意個人防護,盡量減少與他人接觸。本病由于為病毒感染,因此患者呼吸系統的癥狀不會太過明顯。多數患者以持續高熱為首發癥狀,伴隨著干咳、周身乏力等癥狀。這是多數患者就診的主要原因
-
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診療方案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的診療方案已經更新至第八版。本病治療可考慮使用阿昔洛韋、利巴韋林、糖皮質激素、干擾素、血必凈等藥物進行治療。輕癥患者可僅給予一般治療措施,例如給予補液、營養支持、鼻導管吸氧等。重癥患者應根據其器官功能狀況給予針對性的對癥治療措施,盡全力避免器官衰竭。針對有基礎病或者存在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