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高燒抽搐怎么治療
病情描述:
高燒抽搐怎么治療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高燒出現抽搐,被稱為是熱驚厥,一般常見于兒童。尤其是三歲以內的兒童,由于腦神經發育并不完善,很容易出現高燒時出現抽搐。出現這種情況注意測量體溫,如果體溫超過38.5℃,可以應用布洛芬等藥物進行退燒,另外也可以應用溫水擦浴或者冰袋冷敷的方法進行物理降溫。另外還需要進一步檢查,以明確引起發燒的原因,并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意見建議:
為你推薦
-
高燒抽搐急救措施第一,高燒發生抽搐時,旁觀者一定要保持鎮靜,避免劇烈搖晃高燒抽搐者,更不要大呼小叫,盡量少搬動患者,減少不必要的刺激。第二,保持呼吸道通暢,使患者平臥,將頭偏向一側,以免分泌物或者是嘔吐物將患者的口鼻堵塞,或者是誤吸入肺。第三,可以用干凈的紗布纏在筷子上,放在患者的上下牙齒中間,保持呼吸道的通暢,以防抽搐時把舌頭咬破,以及避免口腔唾液以及嘔吐物反流入氣管,引起窒息或者是吸入性肺炎。第四,用指甲深深壓住患者的鼻下人中穴,位于上嘴唇溝的上三分之一與下三分之二交界處,是急救昏厥的要穴,但千萬要注意使用指腹,而不是用指甲按壓。第五,可以解開患者的衣領口、褲帶,用溫水擦拭頭頸部、兩側腋下和大腿根部。可以用涼水,但不要用冰水,可以起到物理降溫的作用。第六,無特殊情況,一般約三分鐘左右患者抽搐就會停止,之后給患者多飲水,防止出汗過多引起虛脫。第七,千萬不要在高熱抽搐時給患者灌藥,以免發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險。第八,如果患者高燒抽搐不止,立即送醫院檢查治療。02:00
-
腦炎高燒不退怎么辦首先我們看一下這個患者主要是哪種類型的這個腦炎。不管是何種類型的腦炎,我們首先要病因治療。病毒性腦炎我們要抗病毒治療,然后細菌性腦炎我們要抗細菌的治療,結核性腦炎我們要抗結核治療。就是說在病因治療基礎上,病人仍然有高熱不退的,我們要用一些藥物,比如說退熱藥,比如賴氨匹林。包括我們醒腦退燒藥物,比如醒腦靜,麝香,安宮牛黃丸,紫雪散等等一些退燒藥。除此之外,還要通過物理降溫,比如說我們冰毯,冰帽,如果在家的話我們在腋窩下和大動脈的地方,我們要加上我們的冰塊。也有人通過全屋、房間,比如空調降溫進行這個病人體溫的一個治療。當然也可以通過冬眠,然后讓病人體溫下降。01:28
-
高燒抽搐怎么治療患者生病發燒如果體溫達到39℃以上,甚至高燒到41℃,是容易引起高燒抽搐的,稱為高熱驚厥。小孩子特別容易發生。當出現高熱驚厥的時候,不要慌張,應立即將患者側臥,并按其人中穴,這時千萬不要給患者喂藥,喂水,以防止窒息的發生。當患者牙關緊閉,或者是有嘔吐物、分泌物,從口腔鼻子流出的時候,要給予清理,然后拿壓舌板。或者是小筷子放在患者牙齒中間,防止患者咬傷自己的舌頭。當患者停止抽搐的時候,可以給予冷毛巾擦浴,或者是用酒精擦浴,或者用冰敷額頭行物理降溫,待患者癥狀良好時,應立即送患者到醫院就診,或者是撥打120求救。語音時長 1:46”
-
發高燒抽搐怎么治療發高燒出現四肢抽搐,往往發生在兒童或者是老年人,又稱為高熱驚厥,體溫一般達到39攝氏度或者是高熱的情況。如果排除了顱內感染或者其它原因導致驚厥的疾病,或者是代謝性疾病,都稱為高熱驚厥。它主要是因為高熱所引起,因為高熱引起大腦的缺氧,然后大腦皮層的異常興奮、異常放電而導致的驚厥出現。最主要的關鍵治療就是退熱治療,必要的可以用抗驚厥的藥物。主要是建議多喝水,采取物理降溫或者是進行酒精擦浴,預防驚厥的出現。驚厥的發作的時候一定不要驚慌,一定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的通暢,避免引起咬破舌根、舌體,導致出血而導致氣道梗阻。一般可以口服布洛芬混懸液等等口服藥物進行退熱處理,并及時的到醫院進行診治,明確發燒的原因,進行病因治療。語音時長 02:10”
-
高燒怎么治療1.濕毛巾敷額頭;2.當溫度在39度左右,如果沒有其他不適的癥狀,可以吃一些退燒藥;3.當發燒到40度以上,可以先打一針,先把體溫降下來;4.如果高燒持續不退,并伴有咳嗽等癥狀,需要打吊瓶;5.大量飲用白開水,但一次性不要喝太多,分多次。
-
小孩高燒抽搐原因高燒引起的抽搐,一般在小孩子因上呼吸道受到感染或患中耳炎而發熱時出現。抽搐一般在患者發高燒那天內發生(如果在發燒后幾天或退熱后才出現的,可能別有原因)。患者失去知覺四肢或全身抽搐,病狀如大發作性的癲癇,同樣的情形甚至一天發生數次。
-
發高燒抽搐發高燒的話有以下緊急處理措施:1.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如果家中有冷氣,維持房間溫度于25-27℃之間,要保持室內通風。2.如果是自己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3.37°溫水毛巾全身上下搓熱,如此可以使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4.多喝水。喝水有助
-
小兒高燒抽搐小兒高燒抽搐主要跟發熱、大腦發育未成熟以及遺傳因素有關。直系親屬有熱性驚厥史的,孩子的風險也越高。此外高燒抽搐常發生在6個月到5歲之間的孩子身上,所以可能跟孩子還小,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有關。所以需要家長時刻關注孩子的身體變化,一般孩子5歲之后就很少發生了。但是五歲之前要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