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假膜性腸炎怎么治
病情描述:
假膜性腸炎怎么治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假膜性腸炎主要是因為濫用抗生素而引起的腸道菌群失調、纖維素滲出性的一種腸道疾病。首先我們要暫停廣譜抗生素,合理選用窄譜抗生素,其次,可以選用益生菌或者雙歧桿菌調節腸道菌群,使其恢復正常的菌群。再次,還可以選擇外科手術治療。
意見建議:
為你推薦
-
偽膜性腸炎怎么治偽膜性腸炎,它是指腸道里面發生嚴重的菌群失調,可能是用抗生素,尤其老年人長時間應用一些廣譜抗生素,最終導致嚴重的菌群失調。導致一種細菌,叫難辨梭狀芽孢桿菌,這個細菌可以在腸道表面形成一種炎癥,非常嚴重。表面形成一層白色的偽膜,從大便里就可以看到,一片一片的東西排出來。而做腸鏡進去,可以看到腸道表面可以成片,連成片,也可以孤立的,一片一片白色的,主要是一些化膿的東西,還有一些纖維素的附著。首先是避免應用廣譜抗生素,另外可以加用一些益生菌,還可以用一些萬古霉素,應用兩周左右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01:19
-
慢性腸炎怎么治那么所說我們說到的慢性腸炎,其實它包括很多種疾病,也包括很多種原因,所以不同的原、疾病,它的治療是不一樣的。那么我們所說的慢性腸炎,那它最常見的原因,是一個非感染性的,比如說我們所說的腸功能的紊亂,也就是可以說腸易激綜合征,這些都可以歸結為慢性結腸炎,那它的治療主要就是對癥。比如我們可以用些調節腸道菌群的藥物,調節腸道功能的藥物,來治療這類疾病,那么還有一類,慢性結腸炎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潰瘍性結腸炎,那么潰瘍性結腸炎,它主要的臨床表現,可以出現腹痛、腹瀉、粘液膿血便,那么這類患者他的治療有他的特異性,比如輕度的患者,美沙拉嗪能夠控制它的癥狀。那么對于中到重度的患者,我們甚至需要用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生物制劑等一系列的治療,那么對于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它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不是說我們短期用藥以后就可以停藥了,一旦診斷潰瘍性結腸炎,有可能我們需要,服藥三到五年甚至需要終身的服藥。01:43
-
假膜性腸炎癥狀假膜性腸炎又稱為厭氧菌感染導致的腸炎,一般情況下有可能是抗生素腸炎,再就是手術后的腸炎,抗生素誘發的腸炎。假膜性腸炎的發生一般都是大手術以后引起的一種危重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使用廣譜抗生素以后,導致腸道菌群失調也有可能引起假膜性腸炎。對于這種情況所表現出來的癥狀體征,一般都是起病比較急。一般情況下發生在腹部大手術以后,應用抗生素的患者,有可能會出現惡心、腹脹、腹瀉、里急后重。另外,會有發燒、腹痛的表現,甚至有可能出現類似霍亂樣的改變。再就是導致電解質紊亂,會出現少尿、黏液便、膿血便。重癥的患者會有意識模糊,定向力障礙,嗜睡,個別的會出現中毒性休克,甚至產生中毒性巨結腸、腸麻痹、腸穿孔這樣的表現。語音時長 1:21”
-
假膜性腸炎首選藥物假膜性腸炎治療的目標是消除細菌、消除或減弱細菌毒素的作用、扶植腸道正常菌群、改善全身和腹部消化道的癥狀。1.病因治療:病因治療極為重要,臨床用藥應嚴格掌握適應證,對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的要嚴密觀察消化道的變化。2.抗生素的應用:在大便培養及藥物敏感實驗得出結果之前應及時改用抗生素,可使用針對性強的窄譜抗生素。(1)紅霉素:金黃色葡萄球菌為病原的可使用紅霉素,30mg/kg,分4次口服,或2~4mg/kg靜脈滴注,療程為7~10天。(2)萬古霉素:萬古霉素對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有抗菌活性,在腸道內很少被吸收,能維持較高的藥物濃度,很少有全身的毒副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有作用,故被臨床確認為治療本病的首選藥物。(3)甲硝唑:甲硝唑也常被用于本病的治療,得到較滿意的療效。語音時長 2:01”
-
小兒假膜性腸炎怎么治可以補充血容量,并給予全血加白蛋白,增強抵抗力及抗休克的能力,對毒血癥的治療可以短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以達到減輕毒血癥的作用,有利于糾正休克,但沒有必要大劑量長期使用抗生素,由于抗生素引起假膜性小腸結腸炎應立即停用抗生素。
-
假膜性腸炎怎么治療病情分析:假膜性腸炎是因為菌群所致的,細菌是體內長出細菌存在于正常的人體中,當接受抗生素治療的過程中,用的量過多,就會造成耐藥性的產生外毒素。意見建議:治療的時候要停止原來的抗菌藥物,在停用藥物以后有所緩解,配合著支持治療,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達到穩定。必要的時候就要通過輸入血漿白蛋白糾正營養不良。
-
假膜性腸炎的抗生素治療有關假膜性腸炎的藥物治療。一般臨床上比較常用的是甲硝唑和萬古霉素,甲硝唑適用于疾病的輕中度的患者,對于重度或者是有明顯并發癥的效果不是特別好。在嚴重或者是危及生命的細菌感染當中是禁止口服甲硝唑的。主要的不良反應是胃腸道反應,雙硫侖樣的反應,口腔內的金屬異味兒,長期使用可以導致周圍性神經病變。第二個就
-
偽膜性腸炎偽膜性腸炎是一種主要發生于結腸和小腸的急性纖維素滲出性炎癥,多系在應用抗生素后導致正常腸道菌群失調,難辨梭狀芽胞桿菌大量繁殖,產生毒素而致病。該病多發生于老年人、重癥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及外科大手術后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