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小兒高熱39度怎么處理
病情描述:
小兒高熱39度怎么處理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小兒高熱三十九度要先喝退熱藥布洛芬,具體用量要根據孩子年齡體重來喝,還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門診可以化驗血象看是什么引起的高熱。
意見建議:
寶寶喝了退燒藥之后身體會大量出汗,這時候要讓寶寶喝水及時補充水分,如果體內水分缺失是不容易降下體溫的。讓寶寶多休息這樣有助于體力恢復,加快病程痊愈。
以上方案僅供參考,具體使用情況請按藥品說明或到正規醫院按醫囑用藥。
為你推薦
-
小孩發燒39度怎么辦小孩發燒39度屬于高燒,需要及時服用退燒藥來降低孩子體溫。發燒多是由于病毒、細菌以及支原體等,致病微生物感染而導致的。可以遵醫囑服用布洛芬,聯合小葵花小兒柴桂退熱顆粒。先用西藥快速降溫,然后服用中藥退熱藥小兒柴桂退熱顆粒,清熱、抗菌、抗病毒,平穩體溫,防止發燒反復。一般在給藥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以后,孩子的體溫就會降下來。期間孩子可能會大量出汗,這時要適當減少衣物,多通風,多喝水,防止出現脫水。另外在孩子高燒39℃以上后,要警惕孩子出現驚厥、抽搐的現象。如果服用退燒藥后仍然沒有明顯效果,一定要及時送往醫院進行檢查治療,確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發燒,再進行對癥治療。01:18
-
寶寶發燒39度怎么辦臨床上根據溫度的高低,將發熱分為四個等級:體溫37.3℃~38℃為低熱;體溫38.1℃~39℃為中度發熱;體溫39.1℃~41℃為高熱;體溫41℃以上為超高熱。寶寶發燒,如果達到或超過39℃,已經屬于高熱范圍。這個程度的體溫,不僅會給寶寶的身體帶來嚴重不適,還有可能會導致高燒驚厥。此時,應該及時給寶寶服用退燒藥進行治療。很多媽媽都會選擇西藥進行快速退燒,但發現孩子的高燒還是會反反復復。發燒的本質是病毒感染,建議可以選擇中西藥聯合的方式,西藥像布洛芬能起到快速降溫的效果,中藥像小葵花的小兒柴桂退熱顆粒成分含有柴胡、桂枝、蟬蛻可以起到解熱、抗菌、抗病毒、防驚厥的作用,避免高燒反復;想要了解更多的用藥知識,可以咨詢醫師或者藥師,在其指導下,合理用藥。01:22
-
小兒高熱39度怎么處理小兒在出現高燒達到39度的時候,這種情況下大家一定不要過度的著急,首先的處理就是要給適當的降溫。首先給孩子口服上退燒藥物,布洛芬混懸液或者是對乙酰氨基酚滴劑或者是退燒栓都是可以使用的,然后再使用一些物理降溫的措施就可以。給孩子松散一下衣物,適當的多飲水,可以在額頭上貼上退燒貼,也可以用溫水來擦拭孩子的額頭,頸部,腋窩以及腹股溝等部位來幫助孩子體溫的下降。半小時左右的時間再給孩子復測一下體溫,只要孩子的體溫逐漸下降,精神狀態良好就可以。如果孩子體溫持續不降又或者精神狀態欠佳,還要及時的去醫院進行就診。以上方案僅供參考,具體藥品使用請結合自身情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用藥。語音時長 01:29”
-
小兒高熱怎么處理孩子出現高熱,首先要對孩子進行降溫,要進行的就是物理降溫。物理降溫的方法,除了給孩子減少包裹,或者是減少衣物之外,在孩子手腳溫熱的情況下,可以用溫水對孩子進行擦洗,擦洗的重點部位就是手心、腳心、耳后、腋下、四肢這些容易散熱的地方。當進行物理降溫之后,如果孩子的體溫仍然仍高于38.5度,這時候可以給孩子口服退熱藥物或者是一些退熱的栓劑,用藥物幫助孩子退熱。防止因為高熱而造成孩子其它的損傷,比如熱性驚厥。語音時長 01:15”
-
小兒高熱驚厥怎么處理病情分析:小兒高熱驚厥是小兒常見中樞神經系統急癥,搶救必須爭分奪秒,立即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配合物理降溫,建立靜脈通路后首選地西泮靜脈滴注終止驚厥發作,密切觀察神志、生命征變化。意見建議:小兒發生高熱驚厥時,作為家長不應驚慌失措,應冷靜面對病情,立即將患者轉移至安全區域,避免二次傷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窒息,不宜強行將異物塞入口中。待驚厥停止后,立即送醫治療。
-
小兒高熱不退怎么處理病情分析:小兒高熱不退在超過三十八度五以后要先服用退熱藥布洛芬具體用量要按孩子年齡體重來計算服用。及時去醫院兒科門診檢查,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意見建議:建議家長可給予物理降溫,給孩子額頭貼退熱貼,用溫水給孩子洗浴,讓寶寶多喝溫熱水多排尿,有利于降溫散熱。讓寶寶多休息,補充體力。
-
小兒高熱39度怎么處理小兒在出現高燒達到39度的時候,這種情況下大家一定不要過度的著急,首先的處理就是要給適當的降溫。首先給孩子口服上退燒藥物,布洛芬混懸液或者是對乙酰氨基酚滴劑或者是退燒栓都是可以使用的,然后再使用一些物理降溫的措施就可以。給孩子松散一下衣物,適當的多飲水,可以在額頭上貼上退燒貼,也可以用溫水來擦拭孩子
-
小兒高熱39度怎么處理小兒高熱達到39度時,需及時采取措施以降低體溫,防止高熱對患兒身體造成損害。處理高熱的關鍵在于合理用藥、物理降溫及細心觀察。一、藥物治療1、退熱藥:如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這兩種藥物都是常用的兒童退熱藥,能有效降低體溫,使用時需按照醫囑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