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新生兒發燒37.4怎么辦
病情描述:
新生兒發燒37.4怎么辦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嬰幼兒體溫中樞發育尚未完善,遭遇呼吸道感染、過敏、接種反應等都會出現寶寶體溫升高的情況,體溫不超過38.5度,可以用35%酒精擦浴,以此幫助降溫。注意寶寶胸口、腹部、腳底不要擦,以免引起不良反應。也可以給寶寶洗溫水浴,多給寶寶喝水。
意見建議:
為你推薦
-
新生兒發燒怎么處理對于新生兒、嬰幼兒發燒時,先給寶寶測量體溫,只要溫度超過37.3℃就是發燒,這時候通過孩子的面色、哭聲及吃奶情況判斷孩子的精神狀態是否良好,如果良好而且吃奶正常可以給孩子進行物理降溫,新生兒及小嬰兒首先多用松開包給它散熱,另外還可以用溫水來擦拭寶寶大動脈走行的地方如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也可以用溫熱的水給寶寶洗澡,或者大點的寶寶可以選擇貼退熱貼。寶寶發燒期間需要多喝水,促進寶寶排尿排汗。新生兒只要發熱,即需要醫院就診明確發熱原因,及時對癥治療。如果小兒嬰兒發熱,體溫超過38.5℃,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退燒藥,我們比較推薦的就是像小葵花,小兒柴桂退熱顆粒,這是中成藥,它的退燒效果也不錯,其主要成分是柴胡、桂枝、蟬蛻,還可以起到一個抗菌、抗病毒,解熱防驚厥的作用,避免發燒反復,那么中藥來進行退燒,它的安全性是比較高的,尤其對于一周歲以內的,我們要有一個明確的用法和用量。那么想要了解更多的用藥知識,可以咨詢醫師或者藥師,在其指導下,合理用藥。01:39
-
新生兒便秘怎么辦?母乳喂養的可以適當調整媽媽的飲食結構,清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粗纖維食物,多喝點水;如果是人工喂養,可以適當把奶粉稀一點,同時不要讓寶寶吃奶的速度太快,同時可以給寶寶多揉揉腹部。由于新生兒的腸道發育非常不完善,因此會出現好幾天不排便的情況。若新生兒出現排便時間延長,大便較干、較硬等癥狀,則稱為新生兒便秘,需要做的是首先要喂養充足,新生兒大便水分吸收過多會造成便秘,建議用揉肚子法或者蹬腿操進行排便訓練。如果無法緩解,可以吃益生菌調整腸道菌群或乳果糖口服溶液,乳果糖口服溶液通過滲透作用增加內容量,促進大便體積膨脹,刺激結腸引起反射性的便意。可用于治療慢性功能性便秘。尤其適宜于老年人、孕產婦、兒童,術后便秘以及一些體虛體弱者。對于新生兒有頑固性便秘的,建議及時去醫院就診。需要注意半乳糖血癥患者禁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的用藥知識,可以咨詢醫師或藥師,在其指導下合理用藥。01:39
-
新生兒發燒37.4怎么辦發燒在37.4左右那是屬于低燒,一般是不需要用藥來治療退熱的,先看寶寶有沒有其他的表現。如果沒有其他的癥狀的,精神狀態、飲食都非常好,建議觀察看看,不要吃太多的藥,給寶寶多喝些水,或采用物理降溫,必要的時候可以考慮化驗血常規來看一下,來確診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以便對癥治療,注意休息,避免累著,注意保暖,避免受涼,飲食的要清淡,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語音時長 0:59”
-
新生兒37.4算發燒嗎新生兒自身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容易受到環境、溫度影響,包裹后氣溫高等會導致體溫升高,37.4為低燒,可以適當減少包裹,觀察看看。有些小孩兒因為正常體溫較低,所以在發熱時可能體溫上升也不明顯,這樣家長可以在寶寶的身體狀況良好的時候測一下,以掌握自己孩子的體溫到底是多少。一般來講,正常體溫在36到37.5度之間,如果體溫達到或高于37.5度時,就要想到寶寶是不是發燒了,但有時寶寶的體溫在一天當中的不同時段也會發生變化或者在劇烈運動之后體溫也會有所上升。語音時長 1:30”
-
新生兒體溫37.4怎么辦病情分析:腋下檢測體溫正常值36~37攝氏度,肛門檢測正常值是36.5~37.7攝氏度。舌下檢測體溫正常值36.3~37.2攝氏度。如新生兒體溫37.4攝氏度是腋下檢測,考慮有發熱。肛門和舌下檢測,就不考慮是發熱。意見建議:腋下新生兒體溫37.4攝氏度,屬于低熱,可以采用物理降溫的辦法,用溫水擦拭寶寶的手心腳心,注意室溫的調節,不可過熱,查找新生兒發熱的原因,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
新生兒37.4算發燒嗎不算發燒。正常體溫在36-37.5度之間,有時寶寶的體溫在一天當中的不同時段也會發生變化或者在劇烈運動之后體溫也會有所上升。可以適當減少寶寶的食物及被子,多給寶寶飲水,保持室內溫度和濕度適宜。同時密切關注寶寶體溫,一旦超過37.5度則考慮寶寶發燒。
-
新生兒37.4是發燒嗎發燒通常是指發熱。新生兒37.4℃是否是發熱需要根據測量的部位來決定,如果測量的是直腸,一般不是發熱,如果測量的是口腔和腋下,一般是發熱,此時應該立即就醫,尋找發熱的原因。1、不是:體溫是生命體征之一,常用體溫計測量體溫。由于測量的部位不同
-
新生兒37.4℃怎么處理?當新手父母們面對新生兒體溫出現37.4℃時,心中難免會充滿擔憂和疑惑。新生兒的健康牽動著每一位父母的心,這個看似不起眼的體溫數字,可能隱藏著多種情況。那么,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和處理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這個問題,為新生兒的健康保駕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