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十個月寶寶低燒怎么辦
病情描述:
十個月寶寶低燒怎么辦
答醫(yī)生回答
病情分析:
體溫不超過38.5℃一般不要急于退熱,特別是沒有明確診斷之前。一般來說,當孩子體溫低于38.5℃時,最好是多喝開水,多休息,密切注意病情變化,或者應用物理降溫方法退熱,但如果發(fā)熱時間過長或發(fā)熱溫度過高超過38.5℃,則必須使用退熱藥物進行必要的治療。
意見建議:
為你推薦
-
十個月寶寶體溫37度正常嗎?十個月寶寶37度是非常正常的體溫。一般不管是成人還是兒童,體溫正常的區(qū)間幾乎是一樣的,大概都是36-37度。但是測量體溫需要注意幾個細節(jié):第一個、按照臨床診斷標準,體溫測量是以腋下溫度為準的。第二個、臨床測量體溫的工具準確的是用水銀表測量?,F(xiàn)在有很多其測量體溫的設備,比如耳溫槍和遠紅外的測溫儀等等,其它測量設備得到的數(shù)據(jù)和水銀表之間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每次測量體溫一定要用標準的工具和準確的部位。也有些時候會采取口腔溫度或直腸溫度的方式來進行測量,但是這兩個部位的溫度會比腋下溫度高出0.3-0.5度。01:32
-
十個月寶寶體溫37.5度正常嗎十個月寶寶體溫測量37.5℃是不正常的,因為寶寶的腋下正常體溫是在36-37℃之間,超過這個標準的時候就是是不正常的。當發(fā)現(xiàn)寶寶體溫不正常的時候,還要觀察是否存在其他異常的體征和表現(xiàn)。測量體溫一般是以腋下溫度水銀表測量的數(shù)據(jù)為準,如果用其他儀器或設備測量體溫,結果和體溫表的溫度是有一定差異的。所以,判定的標準一般是以水銀表溫度為準,而且是以腋下溫度為標準。有時候會測量口腔溫度和直腸溫度,都會比腋下溫度高出0.3-0.5℃,但大多數(shù)測量的體溫都是腋下溫度。01:48
-
十個月寶寶低燒怎么辦首先需要明確對于十個月的孩子而言,孩子比較小,抵抗力比較弱,容易出現(xiàn)生病的情況。在受涼的前提下,有可能就會出現(xiàn)各種的癥狀,其中發(fā)燒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癥狀,如果出現(xiàn)低燒,說明體溫并不是很高,體溫沒有超過38攝氏度,需要注意觀察一下是否有其他的癥狀,根據(jù)癥狀判斷原因,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如果主要是以低燒為主,可以考慮吃點小兒柴桂退熱顆粒、小兒豉翹清熱顆粒等,都是比較常用的清熱的中成藥。如果有低燒的情況,還沒有達到服用退燒藥的地步,是可以吃這樣的中成藥的,一般是可以按量吃的。如果體溫持續(xù)的升高超過38.5度,可以考慮吃退燒藥布洛芬或者對乙酰氨基酚等。也需要注意多喝水,保證體內水分充足,也有利于退燒。同時需要注意觀察一下是否有其他的癥狀,根據(jù)癥狀判斷原因及時的進行治療,也需要注意觀察一下孩子的飲食情況,精神狀態(tài)、大便的情況等。以上方案僅供參考,具體使用情況請按藥品說明或到正規(guī)醫(yī)院按醫(yī)囑用藥。語音時長 01:33”
-
十個月寶寶反復低燒怎么辦如果體溫是37度多,沒有超過37度5的話,需要做的是給寶寶多喝溫開水。有的寶寶會配合喝,有的寶寶會哭鬧,所以爸爸和媽媽要配合,一個人抱著,一個人喂。倘若寶寶體溫超過37度5,這個時候就開始用溫開水給寶寶擦身體,主要擦拭的部位是臉頰的兩邊,還有耳朵的后面、手心、腳心、前心、后背,注意擦的方向是從上向下。家里要是有退熱貼,這個時候也可以給孩子貼在額頭上,如果寶寶配合的話,還可以把退熱貼剪成兩半貼在太陽穴上。語音時長 1:13”
-
十個月寶寶低燒反復不退怎么辦首先低熱的情況下,溫度范圍是37.2-38.5℃之間,需要物理降溫進行處理,這只是對溫度的處理,但是發(fā)燒必然是有原因的。所以需要給寶寶檢查血常規(guī),還要查看體征,比如嗓子是否紅腫、呼吸道是否有嚴重、有沒有咳嗽等表現(xiàn)。要查找到發(fā)燒的原因,對癥處理。
-
十個月寶寶貧血怎么辦首先要看是什么造成孩子貧血的。 大多數(shù)缺鐵性貧血比較多,如果是缺鐵性貧血,主要吃一些動物的血液,豬血,雞血,鴨血,還有雞蛋黃,瘦肉和動物的肝臟,如豬肝,去醫(yī)院檢查一下血紅蛋白,如果不是很嚴重,食補就可以了。
-
十個月寶寶反復低燒怎么辦如果體溫是37度多,沒有超過37度5的話,需要做的是給寶寶多喝溫開水。有的寶寶會配合喝,有的寶寶會哭鬧,所以爸爸和媽媽要配合,一個人抱著,一個人喂。倘若寶寶體溫超過37度5,這個時候就開始用溫開水給寶寶擦身體,主要擦拭的部位是臉頰的兩邊,還有耳朵的后面、手心、腳心、前心、后背,注意擦的方向是從上向下
-
十個月寶寶磨牙怎么辦寶寶磨牙的原因及解決方法為:一,腸道寄生蟲病。有的孩子患有蛔蟲病,由于蛔蟲擾動使腸壁不斷受到刺激,也會引起咀嚼肌的反射性收縮,而出現(xiàn)磨牙。解決方法,及時為孩子驅蟲。二,精神緊張。在白天受到父母或者是幼兒園老師的訓斥,或者是睡前過于激動,而使大腦管理咀嚼肌的部分處于興奮狀態(tài),從而睡著后不斷的做咀嚼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