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心理動力學角度將腫瘤患者與癔病患者作比較,發現腫瘤患者多傾向于壓抑情感、焦慮、情欲減退、情感表達阻滯、無望、無助等,而癔癥患者很少得腫瘤,這與之感情爆發和猛烈的情緒宣泄有關。因此,不良情緒的壓抑致使心理刺激軀體化,是腫瘤發生的可能機制。
(2)另一種觀點涉及到神經內分泌系統,認為人體內的神經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共用一套信號,一旦受到癌癥性格的干擾,體內的免疫細胞數量就會減少,從而容易導致細胞突變,誘發腫瘤。實驗證實,癌癥性格能使機體腎上腺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增高,這兩種激素能抑制體內淋巴細胞(特別是T淋巴細胞)的功能而破壞機體免疫系統的免疫監視,促使潛在的癌細胞轉化。另外,皮質激素可抑制巨細胞的功能,影響血管內凝血機制,造成高凝狀態,使纖維素沉著于血管內壁,從而增加循環中癌細胞的粘著穿透能力。
總體來說,癌癥性格影響致癌通過3條途徑:①促進癌細胞生長;②損傷機體的免疫力;③改變機體微體酶系的活性,影響其他化學致癌物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