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于引起神經衰弱的心理沖突和困難不是急劇的、猛烈的,而是慢性的、持續的,且常是潛在的心理壓力,而且多和較忙的工作學習相重疊,少數人和軀體疾病相重疊,以及心理沖突帶來的精神壓力,常分散注意力,因而在工作中分心,使腦力勞動感到困難費力。發病后,病人按照自己的體會,便認為是工作勞累過度引起,而不易覺察到心理因素的作用。
有的醫生也把神經衰弱解釋為“腦力勞動過度緊張”,“學習負擔過重",病人認為自己的看法得到醫生的認可,更不易注意到隱蔽的心理因素了。病人對工作勞累過度起病這個解釋更易接受,多少是受社會評價影響的.
2、人們常常用理智上的認識來判斷自己情感上的矛盾,用“大道理”來對付自己不易解決的心理沖突,以為“認識上正確”的事不會再影響自己,并聲稱能正確對待這些小事。然而當觸及他的內心里壓抑著的煩惱事件時,卻常控制不住自己,表現出明顯的情感反應,如傷心流淚,甚至發怒,說明他內心的心理沖突并沒有消失,實際上仍在影響著他.
3、一部分人口頭上不愿承認自己被心理上的困難所壓倒,為的是避免自尊心再受到沖擊,或想到告訴醫生也解決不了他的實際問題,因而否認。
4、有一些和社會道德抵觸的“思想問題”或與性生活有關的問題,不愿向醫生暴露,女性病人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