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癥是以骨量減少及骨組織微結構退化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雖然骨質疏松癥可發生于任何骨關節,但胯關節和腕關節最可能受到影響,據統計全世界有兩億人伴有骨質疏松癥。
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增加、絕經女性、性腺功能減退和卵巢早衰、體重較輕、父母伴有胯部骨折時,種族、白種人風險高于黑種人。既往臨床脊椎病,骨折既往較小創傷導致骨折,類風濕性關節炎、吸煙、飲酒、低骨礦物質密度、維生素d缺乏、低鈣攝入、脊柱后凹和跌倒等。
骨質疏松癥骨折的另一項危險因素是某些藥物的長期使用,如糖皮質激素、抗凝藥、抗驚厥藥、芳香酶抑制劑,治療癌癥的化療藥物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骨質疏松癥可通過脆性骨折的發生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