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以體循環動脈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心血管綜合征,通常稱為高血壓。高血壓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常與其他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共存,可損傷重要臟器,如心,腦,腎的結構和功能,最終導致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
長期的高血壓可以使腦血管發生缺血與變性,形成微動脈瘤,一旦破裂可發生腦出血,高血壓可以促使腦動脈粥樣硬化,粥樣斑塊破裂可發生腦血栓形成,腦小動脈第三性病變,引起針尖樣小范圍梗死病灶,稱為腔隙性腦梗死。
高血壓的腦血管病變部位,特別容易發生在大腦中動脈竇文動脈,基底動脈的旁正中動脈和小腦池狀核動脈,這些血管直接來自壓力較高的大動脈血管細且垂直穿透,容易形成微動脈瘤或者閉塞性病變,因此腦卒中通常累及丘腦尾狀核和內囊等部位,因此長期的高血壓如果不加以控制,或者是高血壓不能達標的話,這樣的患者容易引起高血壓。
高血壓是腦梗死的獨立的危險因素,是腦出血和腦梗塞最重要的危險因素,血壓越高腦卒中發病危險越高,控制高血壓是預防腦卒中發生和發展的核心環節,高血壓,防治主要包括定期監測血壓,限制鈉鹽的攝入,減少膳食的脂肪含量,減輕體重,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戒煙減少飲酒,保持樂觀心態,提高抗應激能力,及長期口服降壓藥物的治療。一般患者血壓應該控制在一百四/九十毫米汞柱以下,同時應根據患者年齡,基礎血壓以及平時用藥,及可耐受性進行個體化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