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較為流行的是采用穩定性和不穩定性心絞痛的分型,其優點是較為實用,但在反應心絞痛的發病機制和病理生理特點方面仍有欠缺,過于籠統。
主要表現在:
①,不穩定性心絞痛發病機制較復雜,實際上是包括而不同病理生理的特點的多種類型的臨床心絞痛綜合征。
②,指導心絞痛的藥物治療不夠明確。
③,不穩定性心絞痛的內容上不統一。在不穩定心絞痛新的分型中,一些勞力性心絞痛患者當其缺血相關血管的狹窄達90%左右時,可因冠狀動脈生理張力變化因素而發生夜間休息時心絞痛,這時并不一定代表病變不穩定。
實際上病情穩定與否更主要的取決于斑塊是否穩定,而Braunwald按心絞痛發作狀態的新分型也不能充分反映這一特點。因此即使在診斷不穩定性心絞痛后,臨床醫生仍需要弄清心絞痛發作的性質,這樣才能在調配治療藥物方面做到更有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