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病屬中醫學眩暈頭痛范疇,中醫對其認識和治療由來已久。如《素問至真要大論》中,曰:諸風掉眩,皆屬于肝。《素問至真要大論》曰:厥陰之勝,耳鳴頭眩。《靈樞胃氣》認為上虛則眩。
對中醫的辯證治療而言,高血壓病中醫治療方案中,將高血壓分為痰瘀互結證、陰虛陽亢證、腎陽虧虛證、氣血虧虛證等幾個類型:
一,痰瘀互結證。主證頭痛或重,次證風痰上擾,瘀血阻絡。
二,陰虛陽亢證。主證煩躁易怒,腰膝酸軟,次證肝陽亢盛者,頭痛目脹,面紅目赤,肋痛口苦、便秘溲黃。而腎陰虧虛者。五心煩熱,口干口渴,失眠遺夢。
三,腎陽虧虛證。主證背寒惡風,腰膝酸軟,次證頭痛,遇冷熱加重,手足發冷,夜尿頻數。
四,氣虛血虛兩證。主證少氣乏力,次證動則氣短,頭部空痛,自汗或盜汗,心悸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