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時經常會有許多中老年人告訴醫生自己有胃病或者干脆說自己胃炎,請醫生在用藥時考慮一下,胃病和胃炎是不是同一回事,從醫學角度上講胃病和胃炎是不一樣的,胃黏膜對任何損傷的反應,都包括上皮損傷、黏膜炎癥和細胞再生三個過程。
胃炎是一種病理狀態,指的是任何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癥反應,常伴有上皮損傷和細胞再生,而一般對于只有上皮損傷細胞再生,卻無明顯黏膜炎癥的胃黏膜病變才稱為胃病,但臨床上習慣上將本屬于胃病的疾病,歸屬于胃炎。
確實在日常生活中,胃病這意思相當靈活,含義更加廣泛,只要覺得平時有胃部不適癥狀,都會認為有胃病,當然醫生也能理解,只是這胃病的性質和程度需要由醫生來把握,因為有時并不一定是胃炎引起了病人所認為的胃病癥狀,還可以是胃的其他疾病所致,也可以是機體其他疾病影響。
在醫學上習慣將胃病歸屬胃炎,而日常生活中,胃病的范圍比胃炎要廣,程度輕重可不同,人們更關注的是自我癥狀,認為那些與胃相關的不適癥狀就是屬于胃病,造成這些差異的本質在于醫學術語和日常用語之間的含義不同,這種約定俗成的口語并不影響醫患的交流,關于關鍵在于醫生的適度把握和正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