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出血積聚于硬腦膜與蛛網膜之間稱為硬膜下血腫,可分為急性硬膜下血腫和慢性硬膜下血腫。
血腫來源于腦挫裂傷所致的皮質動脈或靜脈破裂,也可以由腦內血腫穿破皮質引流到硬腦膜和蛛網膜之間形成,但是有的慢性硬膜下血腫的出血來源還不是很清楚。血腫開始為新鮮血液和血塊,幾天后血塊液化并被逐漸吸收,周圍有薄層肉芽組織形成,一個月左右形成肉芽包膜,內含血塊液化之液體,混有柔軟凝塊,有的可機化成固體。
血腫位于不同部位可導致不同的神經功能障礙,硬膜下血腫難以自行吸收,其治療主要是消除血腫,摘除囊壁,以利于受壓腦組織復位。手術愈早腦組織受壓愈輕,腦功能恢復則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