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發病年齡以25~35歲青年多見,急性發病除口腔、生殖器、眼及皮膚損害外,常伴有全身癥狀,發熱、關節痛、乏力、納差、頭痛等,慢性發病者,則反復發生上述癥狀。
一、口腔潰瘍:幾乎所有患者都出現復發性口腔潰瘍,且多數患者以此為初發癥狀;
二、生殖器潰瘍:常發生于口腔病變后,病變處先出現紅斑或丘疹,24~48小時內形成膿皰,繼而變成類似口腔病變但較深的潰瘍;
三、眼:包括角膜潰瘍、結膜炎、虹膜睫狀體炎、前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視網膜血管炎和視神經炎等;
四、皮膚:為病變主要表現之一,皮損多樣,以四肢或軀干部結節性紅斑、多形紅斑及毛囊炎樣皮疹最常見;
五、關節:在活動期可出現關節疼痛和關節炎;
六、神經系統:可侵襲腦干、腦膜及周圍神經,又稱為神經貝赫切特綜合征或貝赫切特腦病,是白塞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
七、血管損害:可累及大、中、小動靜脈血管,稱為血管貝赫切特綜合征,最常見的是靜脈血栓形成;
八、消化道:整個消化道均可受累,可出現潰瘍、穿孔及消化道出血;
九、其他:貝赫切特綜合征可累及心臟,出現心悸、心絞痛,慢性心功能不全;但肺較少受累,表現為咳嗽、咯血、胸膜炎、肺梗死等;腎臟受累時可有血尿、蛋白尿,腎動脈受累可出現腎性高血壓,但腎功能衰竭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