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叩剌部位:中脘、足三里、天樞、梁門、內關。操作規程:常規消毒后,采用梅花針輕刺激對以上穴位進行叩刺,每穴10-20下,注意手法要輕要均勻,以小兒能忍耐為度,叩至皮膚微紅即可。操作間隔:每日一次,五次為一個療程,主治:乳食內積證,不思乳食或者食而不化,皖腹脹滿,噯氣酸腐或者有嘔吐癥狀。
二、叩剌部位:四縫、足三里。操作規程:選擇手掌部近端指尖橫紋四縫處和下肢雙側足三里。常規消毒后,用梅花針采取輕刺激,對穴位皮膚進行叩刺,每穴10下,注意手法要均勻要輕,以小兒能忍耐為度,叩至皮膚微紅即可。操作間隔:每日一次,五次為一個療程,至患兒積滯消除即可。主治:乳食內積之輕證,不思乳食或者食不化,皖腹脹滿。
三、叩剌部位:脊柱兩側,肚臍周圍。操作規程:常規消毒后,先選擇脊柱兩側用梅花針采取輕刺激對穴位皮膚進行叩刺,從上而下,每側叩刺兩到三遍,重點是第五到八胸椎處。可叩剌五遍。再選擇肚臍周圍用梅花針采取輕刺激,以肚臍為中心以外五厘米圓形范圍內,先內后外叩剌兩到三遍。操作間隔:每日一次,主治:不思乳食或者食而不化,胱腹脹滿,面色萎黃,夜寐不安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