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微結構破壞導致骨脆性增加,容易發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2001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提出骨質疏松癥是以骨強度下降,骨折風險性增加為特征的骨骼系統疾病。骨強度反映了骨骼的兩個主要方面,即骨礦密度和骨質量。
骨質疏松癥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的兩大類,對于如何診斷骨質疏松癥,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使用雙能x線設備測量腰椎腰一到腰四,股骨徑和全髖骨的骨密度。
骨質疏松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在我國五十到六十歲的女性,30%患有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六十歲以上的女性患病率為30%到50%,老年男性的患病率為20%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