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是牙菌斑中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和支持牙周組織,牙齦、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質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往往引起牙周支持組織的炎性破壞。
牙周炎的患病率和嚴重性伴隨年齡增加而增加,35歲以后患病率明顯增高,50-60歲時達高峰,此后患病率有所下降,這可能是由于一部分牙周破壞的牙齒已經被拔除。
牙周炎雖出現在牙周,但通過牙周炎可反映全身疾病,分別是血液疾病,遺傳性疾病,糖尿病及艾滋病等。血液疾病包括血白血細胞異常,白血病。白細胞異常是導致牙周炎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包括白細胞減少癥和白細胞功能缺陷。
牙周炎的主要臨床表現是牙齦炎癥,出血,牙周袋形成,牙周骨吸收,牙周骨高度降低,牙齒松動移位,咀嚼無力。嚴重者牙齒可自行脫落或者導致牙齒的拔除。
牙周病患者牙齦顏色暗紅,由于水腫的顯得比較光亮,不僅在刷牙時出現牙齦出血,有時在說話或咬硬物時也要出血,偶有自發出血。在炎癥早期輕探齦溝即可出血。
探診出血可作為診斷牙齦有無炎癥的重要指標,正常情況下,健康牙齦的齦溝深度不超過2mm,超過2mm則為牙周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