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由痢疾桿菌所致的一種常見腸道傳染病,臨床特征為全身中毒癥狀腹痛腹脹及排膿血便。潛伏期為數小時至七日,起病較急,患者胃寒發熱體溫可達38至40攝氏度。本病每年夏季發病率最高,小兒發病率較成人高,部分患者病程兩個月以上不痊愈者有可能轉為慢性,一般引起細菌性痢疾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傳染源,傳染源包括患者和帶菌者,患者中以急性非急性典型菌痢與慢性隱匿性菌痢為重要傳染源。
二,傳播途徑,痢疾桿菌隨患者或帶菌者的糞便排出,通過污染的手,食品水源和生活接觸和蒼蠅,蟑螂等間接方式傳播,最終經口入消化道使易感染者受染。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對痢疾桿菌普遍易感,學齡前兒童患病較多,這與不良衛生習慣有關,成人患者同機體抵抗力降低接觸感染機會多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