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補要因人而異,中醫將體虛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大類,應針對不同的體質選擇適合自己的滋補中藥。
一、氣虛主要表現為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頭暈目眩、心悸、自汗,適合應用補氣的中藥如人參、西洋參、黨參、太子參、黃芪、白術等。
二、血虛表現為面色萎黃、唇色黯淡、心悸失眠、手足發麻等,適合應用補血中藥如當歸、熟地黃、阿膠、何首烏等。
三、陰虛通常表現為五心煩熱、口干咽燥、潮熱盜汗,適合補陰的中藥如沙參、麥冬、玉竹、黃精、百合、桑葚、黑芝麻等。
四、陽虛表現為畏寒肢冷、少氣懶言、小便清長,適合應用補陽的中藥如冬蟲夏草、鹿茸、核桃仁、巴戟天、續斷、補骨脂、菟絲子、韭菜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