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病在公元前五世紀,就是希波克拉底就可能描述過這類疾病,但是當時并沒有對該病有認識也沒有診斷出白塞氏病,一直到1937年一個土耳其的皮膚學家報道了白塞氏病,是以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和眼葡萄膜炎為主要特點,最終以這個皮膚學家的名稱命名了白塞氏病,當時稱為 Behcet's病。
白塞氏病主要發(fā)生在土耳其,日本以及中東,地中海,中國,當時又稱為絲綢之路,所以這個病又稱為絲綢之路疾病。男女發(fā)病比例大致相同,患者通常是在25-30歲左右發(fā)病最為常見,這個疾病除了口腔潰瘍,外陰潰瘍?yōu)樘卣饕酝饣颊咄瑫r會合并皮膚病變,眼睛病變以及可能出現(xiàn)胃腸道神經系統(tǒng),血管,腎臟以及呼吸系統(tǒng)等受累的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