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反應,一種因紅細胞異常破壞而引起的嚴重病癥,在輸血過程中尤為常見。其臨床表現可分為三個階段,每一階段都有其特征性的癥狀。
首先,在開始階段,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與供血者紅細胞上的凝集原發生反應,導致紅細胞凝結。此時,患者可能會出現頭痛、惡心、面部潮紅以及胸悶等癥狀。
進入中間階段,凝集的紅細胞開始溶解,大量血紅蛋白釋放到血漿中。這一階段的典型癥狀是黃疸和血紅蛋白尿,尿液呈醬油色,并伴有寒戰、高熱、呼吸困難等。
到了最后階段,大量血紅蛋白進入腎小管,可能形成結晶阻塞腎小管。嚴重者可發生急性腎衰竭,表現為少尿或無尿、高鉀血癥和酸中毒,危及生命。
治療溶血反應的關鍵在于立即停止輸血,維持生命體征,并保護腎臟功能。具體措施包括給予吸氧、建立靜脈通路補充液體,以及密切觀察患者尿量變化等。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避免自行用藥,以免加重病情。如有疑慮,請及時就醫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