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反應的臨床表現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開始階段、第二階段為中間階段,第三階段為最后階段。溶血反應是紅細胞發生異常破壞或溶解引起,輸血或輸錯血型后引起的溶血為嚴重的溶血反應。但臨床表現輕重不一,輕者可能會出現發熱的反應,嚴重者可能在輸入血液后即可出現嚴重反應。
一、開始階段: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和供血者紅細胞表面凝集原可出現凝集反應,使紅細胞凝結成團,進而可以對部分小血管進行阻塞,此時受血者可能會出現頭痛、面部潮紅以及惡心、嘔吐,還會伴隨胸悶、四肢麻木感以及腰背部劇烈疼痛等癥狀。
二、中間階段:凝集的紅細胞出現溶解情況,導致許多血紅蛋白釋放至血漿內,受血者可出現黃疸和血紅蛋白尿,尿液呈現為醬油色,同時還伴有寒戰、高熱、呼吸困難和血壓下降等情況。
三、最后階段:大量血紅蛋白從血漿進入腎小管,如果遇到酸性物質后可發生反應形成結晶,進而阻塞腎小管,另外由于抗原與抗體之間會發生相互作用,可引起腎小管內皮出現缺血、缺氧,進而導致壞死脫落,加重腎小管阻塞情況,可能會出現急性腎衰竭,主要表現為少尿或無尿、高鉀血癥、酸中毒,甚至可以危及生命,導致死亡。
溶血反應要做好正確的治療措施,治療重點是立刻停止輸血,抽取靜脈,觀察血漿顏色,然后進行抗休克治療,改善腎血流灌注,糾正休克。第二是保護腎功能,溶血反應很容易發生血管堵塞,患者血壓穩定時,注射甘露醇注射液或呋塞米注射液。第三是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