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孩子達到上學年齡,懼怕上學,對陌生的環境不能適應,對家庭對父母過分依戀,因此難以堅持學習,在臨床上稱為分離性焦慮。
分離性焦慮多發生在學齡前兒童,主要表現對父母的過分依戀,為了和被依戀對象呆在家中,不愿或者拒絕上學。一旦離開依戀對象,表現焦慮不安,即使勉強送到學校,也表現注意力不集中、退縮、情感淡漠、悲哀,有時頭痛、胃痛、惡心、厭食、嘔吐等。
這種疾患和孩子兒童期受到父母過分的關注和愛撫,養成被動依賴,情感脆弱有關系。對于這種病,預防重于治療。預防從兒童早期教育入手,教育從小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切忌過分溺愛。讓孩子獨自睡在一處,穿衣吃飯,初步做到自理。鼓勵孩子熱愛集體,團結友愛,奮發向上。
一旦發現孩子患有分離性焦慮障礙,也不要著急,鼓勵孩子多接觸同學和伙伴,多參加集體活動。這樣會使孩子逐步從父母的情感依戀中解脫出來。
在治療初期,父母可有意識的短暫離開孩子,以后使分離的時間恰當的延長。經過一個時期的適應過程,癥狀會逐步消失,對于這種嚴重的不能解除的,建議到精神科或者是兒童心理科去進行檢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