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內科|三級甲等
朝陽市中心醫院
掃碼可直接手機咨詢我粉絲5人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該怎樣進行預防
病情分析: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預防,要保持心情舒暢,適量運動,增強抵抗力,避免感染,要規律應用降糖藥物,避免暴飲暴食,避免重大手術、應激造成的心理創傷。意見建議: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并發癥,嚴重者可出現昏迷,危及生命,所以一定要重視。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患者要降血糖、補液、糾酸及補充電解質等治療,并根據血糖情況應用生理鹽水或葡萄糖。
如何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
病情分析:糖尿病腎病的早期,一般無癥狀,要想在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必須體檢,化驗24小時尿微量蛋白測定, 就可以診斷糖尿病腎病。意見建議:糖尿病腎病患者要嚴格遵守低鹽低脂、優質蛋白飲食,限制食鹽及蛋白的攝入量,監測患者的血壓,血壓要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并監測血脂,戒煙限酒,保持心情舒暢,適量運動,增強免疫力,避免感染。
糖尿病腎病患者用藥注意事項有哪些
病情分析:糖尿病腎病患者應用藥物時,要特別注意對腎臟有無損害,如果對腎臟有損害的藥物,要盡量避免使用,或者減量。另外,糖尿病腎病患者應用降糖藥物時,也要遵循這樣的原則,避免造成腎臟損壞及低血糖。意見建議:糖尿病腎病患者應用胰島素時要注意減量,應監測血糖,根據患者的血糖,調整胰島素的劑量,嚴格控制食鹽攝入量,優質蛋白飲食,應用好降壓藥。
老年糖尿病患者并發酮癥酸中毒怎么辦
病情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并發酮癥酸中毒,應該及時就醫,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并發癥,嚴重時可危及生命。要根據糖尿病血糖水平制定治療方案,要給予補液、糾酸、降血糖等治療。意見建議: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病因主要有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感染、手術、中斷降糖藥物、應激等。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嚴格糖尿病飲食,規律應用降糖藥物,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感染。
高血壓腎病的檢查方法有哪些
病情分析:高血壓腎病的檢查方法,首先要測血壓,追問高血壓病史,并檢查尿微量蛋白測定,血漿白蛋白測定及腎臟穿刺術,可以明確高血壓腎病的診斷及嚴重程度。意見建議:高血壓腎病患者一定要使血壓平穩,保持在130/80mmHg以下,要低鹽低脂優質蛋白飲食,限制食鹽攝入,優質蛋白即動物蛋白,如肉、蛋、奶,應用對腎臟有保護的降壓藥,如ACEI或ARB,并監測肌酐水平。
糖尿病腎病要注意什么
病情分析:糖尿病腎病首先要嚴格糖尿病飲食,優質蛋白限量飲食,多食綠葉蔬菜,要食用動物蛋白,如肉、蛋、奶等,規律應用降糖藥物,測量血壓,并把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監測血脂,并定期測量微量蛋白尿、血漿蛋白、腎功能等。意見建議:糖尿病腎病要預防感染,避免去人員密集的密閉場所,預防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要保持心情舒暢,適當的體育運動,增強抵抗力。
患者在家中突發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如何處理
病情分析:患者在家中突發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首先要判斷患者病情的程度,一般分為輕中重度輕癥患者僅有酮癥、無酸中毒,通過補液,病情可以得到控制,如果是中重度酮癥酸中毒,需要及時就醫,因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并發癥,嚴重時危及生命。意見建議: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常在感染、應激,暴飲暴食及中斷降糖藥物治療時出現,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嚴格糖尿病飲食,規律服藥,避免感染。
糖尿病為什么容易并發腎病
病情分析:糖尿病主要侵犯小血管,尤其是對腎小球微血管病變引起的蛋白排泄及濾過障礙,引起蛋白尿、腎功能異常、高血壓、水腫等,晚期出現嚴重的腎功能衰竭,也是主要的死因之一。意見建議:糖尿病患者要低鹽低脂糖尿病飲食,監測血糖,規律應用降糖藥物,多食綠葉蔬菜,堅持體育鍛煉,要做好體檢工作,定期復查尿微量蛋白測定、腎功能、血鉀,控制好血脂,血壓等危險因素。
糖尿病人用藥注意事項有哪些
病情分析:糖尿病人用藥注意事項有,如果新發糖尿病患者有肥胖,先控制患者的飲食,注意體育鍛煉,減輕體重,復查血糖,看是否正常,如血糖仍高再應用藥物治療。意見建議:糖尿病患者如血糖特別高、妊娠期糖尿病、I型糖尿病及有糖尿病并發癥的患者,原則上應用胰島素治療,但要監測血糖,防止低血糖發生。其他藥物治療,根據患者有無肝腎功能異常來選擇。
糖尿病腎病患者如何檢測血糖
病情分析:糖尿病腎病患者測血糖,也需要測三餐前及餐后兩小時、22點、0點、3點血糖,這樣就會比較規律的看出患者血糖控制情況,以及有無低血糖的發生,對于老年及I型糖尿病患者,特別是應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更為重要。意見建議:糖尿病腎病患者要嚴格糖尿病飲食,合理監測血糖,并用胰島素治療,定期檢查尿微量蛋白測定、肌酐及血鉀情況,監測血壓,血脂控制危險因素。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及醫療依據
關于我們 ICP備案號:京ICP備170748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602201335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京)-非經營性-2023-0016
Copyright ? 2015-2025 北京圓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