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內科|三級甲等
錦州市中心醫院
掃碼可直接手機咨詢我粉絲12人
鵝口瘡疾病是怎么被傳染的
引起寶寶鵝口瘡的原因比較多,主要與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母乳喂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或者寶寶平時接觸了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等有關。另外寶寶在六到七個月時開始長牙,此時牙床可能有輕度脹痛感,寶寶便愛咬手指,玩具等,這樣就容易把細菌,霉菌帶入到口腔,從而引起感染。當發現寶寶的口腔里長出白色絮狀物時,有多老人喜歡用手或布來擦洗口腔,這樣做是徒勞的,白斑過幾天又會重新長出來,可以用1%的龍膽紫涂于口腔患處,或用2%-3%的碳酸氫鈉清洗口腔,或冰硼散,以上藥物每天可以涂兩到四次,注意應在飯后一到兩個小時進行,以免引起嘔吐。
準確診斷鵝口瘡的方法有哪些
鵝口瘡是由霉菌引起的,它的特征是在口腔粘膜發生白點,可先見于舌面、頰部、軟顎及硬顎,以后蔓延到咽、唇等處。如體質虛弱或在應用多種抗生素和激素時,可使霉菌加速發展,以致可以波及食道、氣管、鼻腔甚至肺或腸道等處的黏膜。白點高出黏膜面呈苔蘚狀,也可互相融合不像奶塊容易拭去,用力拭去后,白苔下面的黏膜粗糙出血。如鵝口瘡患者,注意口腔清潔,不濫用抗生素和激素,局部涂治霉菌素后治愈較快。它的檢查項目有尿常規、體溫、血常規。本病應當與滯留奶塊相鑒別。口腔滯留奶塊及性狀雖然與鵝口瘡相似,但用溫開水或棉簽輕輕擦拭,即可移動去除,而本病的白屑不易擦去,若用力擦去,其下面的黏膜潮紅、粗糙。
預防鵝口瘡的辦法是什么呢
鵝口瘡的預防措施包括: 1、注意母體產道的衛生,母親應做好個人衛生,保持產道干凈,避免真菌的感染; 2、注意喂養得當,哺乳時乳頭要做好清潔,食物要煮熟,餐具及玩具腰經常消毒,且盡量避免接觸。 3、增強體質,提升免疫力。 鵝口瘡的預后較好,多數患兒可得以治愈,少部分免疫力極低或有基礎疾病的患兒易反復感染,可能引起的并發癥包括食道內真菌的繁殖,甚至吞咽困難。
鵝口瘡-病理概述是什么
鵝口瘡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由真菌感染,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多見于嬰幼兒。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這種真菌有時也可在口腔中發現,當嬰兒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時可以發病。
新生兒鵝口瘡基本常識
新生兒的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所致的口腔黏膜炎癥,又稱口腔念珠菌病。是新生兒期的常見病。白色念珠菌在健康人皮膚、腸道、陰道寄生,多由于乳具消毒不嚴,媽媽的奶頭不潔,或喂奶者手指污染所致。也可在出生時經產道感染,或見于腹瀉、使用廣譜抗生素或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患兒。在新生兒室中可引起流行。本病表現為在口腔黏膜上出現白色乳凝塊樣物,常見于頰粘膜、上下唇內側、舌、齒齦、上顎等處,有時波及咽部。初起時呈點狀或小片狀,逐漸融合成大片乳白色膜,略凸起,邊緣部充血,此白膜不易拭去,強行剝落后,局部粘膜潮紅、粗糙并可溢血,白膜迅速又生成。
鵝口瘡的基本病因是什么
鵝口瘡多發于新生兒時期,尤其是出生一周后的早產兒最易得。它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屬于真菌的一種。一般我們認為是以下幾種情況: 1、新生兒免疫力低下,營養不良,腹瀉或長期應用各種抗生素或激素等造成。 2、如果寶媽的陰道有霉菌感染,嬰兒出生時通過產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就會感染。 3、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 4、母乳喂養時寶媽乳頭不潔凈也會使寶寶患鵝口瘡。
鵝口瘡基本介紹
鵝口瘡又叫做雪口病,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導致的口炎,多見于新生兒,營養不良,腹瀉,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兒。新生兒多由于產道感染或因哺乳時奶頭不清潔以及污染的奶瓶等感染,用2%的碳酸氫鈉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潔口腔。鵝口瘡是一種叫鵝口瘡的酵母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很常見,一般沒有大礙。鵝口瘡看上去像是白色鮮奶酪和牛奶的凝結物。通常像在寶寶口腔內壁兩側、上顎,有時甚至會長在舌頭上。出生不到兩個月的寶寶最容易長鵝口瘡,但大一點的寶寶也可能感染,寶寶出生后媽媽或者是寶寶服用抗生素都有可能會引發鵝口瘡,因為抗生素殺死了存在于寶寶口腔黏膜上的有益菌,而這些有益菌能抑制酵母菌的過度生長。
怎樣護理鵝口瘡
患有鵝口瘡的寶寶,可能會因為不舒服而造成食欲下降,所以在調配奶粉或副食品時,可以把口味調得稍微濃郁一些,來增加寶寶食欲。另外,為了避免刺激傷口,建議食物先放涼一點再給寶寶食用,如果需要上藥,也請選在飯后半小時再進行。當家里的孩子患有鵝口瘡時,爸媽們不用特別擔心,多注意家里的衛生整潔、好好治療,痊愈率是很高的。 不過也要提醒大家,當寶寶過了一歲以上的年紀,癥狀卻經常復發時,就要注意是否有免疫力過低的問題,應該送往醫院作進一步的檢查,確認沒有其他特殊疾病比較妥當。
肝膿腫的檢查有哪些
1.實驗室檢查,白血球及中性粒細胞升高,尤以細菌性肝膿腫明顯,阿米巴肝膿腫糞中偶可找到阿米巴包囊或滋養體。 2.肝穿刺,阿米巴肝膿腫可抽出巧克力色膿液;細菌性可抽出黃綠色或黃白色膿液,培養可獲得致病菌。膿液應作甲胎蛋白測定,以除外肝癌液化。 3.卡松尼皮試,可除外肝包蟲病。 4.X線檢查,可見右側膈肌抬高,活動度受限,有時可見胸膜反應或積液。 5.B超檢查,對診斷及確定膿腫部位有較肯定的價值,早期膿腫液化不全時,需與肝癌相鑒別。 6.CT檢查,可見單個或多個圓形或卵圓形界限清楚、密度不均的低密區,內可見氣泡。增強掃描膿腔密度無變化,腔壁有密度不規則增高的強化,稱為“環月征”或“日暈征”。
乙肝的病理變化是什么
基本的病理變化: 第一、肝實質的退行性變和壞死,可以出現肝細胞水樣變,也稱氣球樣變,嚴重時可類似植物細胞樣的改變。 第二、肝細胞壞死,包括凝固性壞死和溶解性壞死。 第三、肝細胞脂肪變性。 第四、肝細胞的淤膽、毛細膽管和小膽管淤膽。那么其他的肝細胞退行性變還包括了脂褐素沉積、嗜酸性顆粒變性、核空泡等,不同的病情根據不同的病因來分析。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及醫療依據
關于我們 ICP備案號:京ICP備170748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602201335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京)-非經營性-2023-0016
Copyright ? 2015-2025 北京圓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